许叔微治虚热不寐证
发布人:蔡敏珊
更新时间:2021-08-02
原创 赖海标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许叔微(1079~1154年),江苏仪征人,南宋医学家,经方派创始人之一。曾为翰林学士,人称许学士。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清代名医叶天士奉《普济本事方》为至宝,视同“枕中秘”,民国名医张锡纯誉之为“海上仙方”。
许叔微医案:
? ? 陈姓士人,初得病,身热,脉浮,自汗,医者麻黄汤汗之。发热愈甚,夜间不得眠,头重,烦闷,悸悸然。中风证强责汗之过也。仲景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燥,不得眠,其人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予先与猪苓汤,次投之以当归、地黄、麦门冬、芍药。乌梅之类为汤。饮之,不汗而愈。《黄帝内经》曰:“卫气者昼行阳,夜行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行于外。行于外则阳满,满则阳跷盛而不得入于阴,阴虚则夜不得眠也。今津液内竭,胃中干燥,独恶于阳,阴无所归。其候如此,故以当归、地黄补血,用乌梅以收之,故不汗自愈。(以上摘自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按语:
一位姓陈的读书人,刚开始得病,出现身热,脉浮,自汗等症,但医生误用麻黄汤发汗。药后发热更加严重,还出现夜间不得眠,头重,烦闷,心悸等症。本来是太阳表虚证,误用强大发汗剂所致。仲景在《伤寒论》71条中说:“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其人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先予猪苓汤,次投当归、地黄、麦门冬、芍药、乌梅之类为汤。服上药后,不汗而愈。
本案有如下几点值得酙酌:
一是初诊误诊问题。
案中先言明患者为“士人”,即读书人,书生。医生在问诊时常问及患者工作性质,并非无事找事的,因可能与辨证有一定关系。如农民风吹日晒,皮坚肉厚,多体质较好;官员忧国忧民,思虑过多,多阴血暗耗;白领冬暖夏凉,久坐少动,多体质孱弱,等等。书生脸白体弱,不禁风寒,本有“自汗”,仍用麻黄汤强发其汗,过汗伤津,阴不制阳,以致出现夜间不得眠,头重,烦闷,心悸等症。
二是过汗后,为何有人伤阳,有人伤阴?
中医认为,“汗血同源”,“津汗同源”,如果素有阳虚,则过汗后多见阳虚;如素有津亏,则过汗后易见阴虚。本案患者可能为瘦人,阴津素虚,过汗后津血更亏,虚热内生。
三是为何用猪苓汤?
猪苓汤由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组成,治疗水热互结证,有利水、养阴、清热的功效。本案阴津本就不足,为何还要利尿?猪苓、茯苓淡渗利水,滑石、泽泻清热利湿,意在引热从小便出,使邪有出路;阿胶滋阴润燥,既益已伤之阴,又防诸药渗利再伤阴津。方中诸药体现了利水不伤阴、滋阴不碍湿的配伍特点。热除后,继投当归、地黄、麦门冬、芍药、乌梅之类滋养阴血,引阳入阴,“阳入于阴则寐”。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乾安县|
辉县市|
达孜县|
芷江|
宾阳县|
弥勒县|
玛多县|
汕尾市|
泰和县|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