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医刘蔚楚论读书宜善用
发布人:蔡敏珊
更新时间:2021-08-18
原创 阚丽娜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导读:1920年代初期,河北张锡纯、江西陆晋笙、江苏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被称为当时全国“四大名医”。民国中医泰斗张锡纯在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多次提到刘蔚楚及其著作《遇安斋证治丛录》。刘蔚楚,广东香山(今中山)人,著有《遇安斋证治丛录》。
(原文略)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开创万古立法用方的鼻祖,历来被医家重视,多方注释。当代人认为许叔微和成无已最为精湛,到柯韵伯更是叹为观止。近来医家提出,推崇柯氏《伤寒论翼》,既能突破传统的经典,又能引用各家评说,还纠正了一些纰漏,打开了后人遵纲认症,依症用方的大门。但广东有些所谓医家,满口经文,下笔全都是麻桂辛姜,吴萸附子等辛燥药物,如果对症则效果尚可,不对症则适得其反。例如我二女儿(嫁给姓郑的人)、一个外甥女(嫁姓张的人)、一姐丈澳门何梅史,他们的健康都受到了伤害,每次生病都打电话让我从福建回广东,有人在我回来途中就听说不幸去世,有的人面临危难束手无策,只有二儿子元锬,本来是冬温,屡次误诊治以温燥,人已经昏厥,侥幸救了他一命,想起这件事还是让人后怕。这是只会看书,不会看病的医生。医者说的经方,经典的东西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圣人之道亘古长存。假如说经方不可用,就好比说粮食不能吃,布帛不能穿,再愚蠢的人也不会这样想,何况《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明确列出了六经症治,如日中天,对各种杂病已包涵其中,又有什么不可以呢?用《伤寒论》来概括所有的杂病,虽然只是纲领而不详尽,但是就像圣人开宗立说,无不都是依赖后人的演绎,中外学术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吃饭不只是播种耕耘之力,服饰不仅是种植饲养之功。就像圣人讲述的那样,莫为之前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盛弗继也。老师章太炎先生,有学识有文章,天下驰名,把其它的事都放在医术一旁,学贯中西,理深法核,从而能善用经方。只有学问由老师教授,自己才不至于违背规矩,而当机待断。光有方法也是难以实施的,临床中看病,老师不一定能监督在身旁。孟子说:能教人方法,却不能教人灵活运用。徐洄溪医术精湛,理论精辟,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至于大医书如《千金》《外台》,其论症太过简单,名医如高士宗、张隐庵等,对其用法也不能很好掌握。另外有人说,杨公救我教我,在陈修园处也学到了很多,但他说丹参、郁金等药太过破血,不知道对症用药,不懂灵活应用,对于药性只知道其好处,不知道它的弊端,知道一点就不考虑其它,不屑于细细品论温热等疾病,似乎全部概括到《伤寒》《内经》之中,我也不敢赞同。鉴于误诊误治导致的灾祸惨烈,使人忧伤,令我思考读书重在临床应用,就算医术高超如陈修园,处方用药时仍然应该细心谨慎。
按语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几千年来中华人民在生产活动以及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经验学科,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医者既要博览群书,取各家之所长,也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升华理论。读书宜善用,正如陆游所写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从江县|
芦溪县|
镇赉县|
遵义市|
澄迈县|
雷州市|
永定县|
和静县|
沙河市|
瑞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