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医刘蔚楚论麻杏甘石汤
发布人:蔡敏珊
更新时间:2021-11-11
原创? 黄新凯 赖海标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导读:刘蔚楚,广东香山(今中山)人,著有《遇安斋证治丛录》。1920年代初期,河北张锡纯、江西陆晋笙、江苏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被称为当时全国“四大名医”。张锡纯在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多次提到刘蔚楚及其著作《遇安斋证治丛录》。
原文:
陆君订正麻杏石甘汤主治下温字,且有病包热之的解。于王无碍,乃读书者之正例。粤顺德举人刘逸濂,朱九江(名次琦,民国从祀圣庙,此为第一人)之高足。陈简持,名昭常,中丞之业师也,曾在前山恭都学堂,为中文总教习。秋深病疟,愈治愈困,求治于余。每发,周身寒振,气喘,颠顶腰脊痛,无汗。寒退,大热口渴,热将退,始有微汗。舌白腻而起黄,脉沉而弦。余曰:此暑湿伏于内,伏邪化热,经秋复受重寒,乃用麻杏甘石汤,加北柴胡、生姜、黄芩、知母、北细辛。两剂即愈。因问余曰:效则灵矣,药则夹杂,何欤?余曰:病内外并杂,故以夹杂法治之。一升于上,一开于中,一清于中。邪从外解,则中下自如。此外,寒包内热之症也,刘乃释然。余近便血,止后病体甚弱,腰足无力。故每日用关东箭芪四钱,高丽参二钱,杜仲三钱,桂元肉十枚,生白术三钱,土桑寄生三钱,煎水代茶(此土字指广东,若梧州者,无甚大用。此药平淡有力,另详)。因忆少年时,粤省用大棉芪。后再到闽,老友郑兰友,言棉芪升燥,箭芪温驯,用之血症最良,因始识箭芪。近念年,粤亦多用箭芪。按《本经》:“黄芪微温味甘,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是微养微升,中养脾胃,外达肌表之品,用处甚多。独疑大棉芪何以升燥?历询大药行,据谓棉芪必早拌硫磺盖密薰焗,色乃娇黄,色退者亦用此法,故燥。箭芪则无此,似颇入理。张锡纯亦用箭芪,《衷中参西录》可见也。他日论土桑寄生,当将络石籐附之。但土桑寄生,真者甚难得,凡树皆有寄生,只数种有用,而治各不同。
译文:
陆先生修订麻杏甘石汤主治下的“温”字,认为属热包于内,是非常正确的见解。广东顺德举人刘逸濂,是朱九江(名次琦,民国名儒,康有为的老师)的高足。有一病人叫陈简持,名昭常,是中丞的老师,曾在前山恭都学堂担任中文总教习。深秋得病,越治越重,遂求治于我。每次发病,周身寒战,气喘,巅顶及腰脊部疼痛,无汗。寒战退后,大热,口渴,热快退的时候,开始有微微汗出。舌白腻泛黄,脉沉而弦。我认为是在暑热天时,湿伏于内,伏邪化热,到秋天又受了风寒,属外寒内热,于是用麻杏甘石汤,加上北柴胡、生姜、黄芩、知母、北细辛,两剂就痊愈了。刘逸濂先生对我说,药方疗效虽然很好,但用药比较凌乱,是怎么考虑的?我说,这个病是内外夹杂,所以要用表里同治的方法治疗,一宣于外,一降于下,一清于中,邪从外解,则中下自顺。这是外寒内热之症,刘先生方才恍然大悟。
我最近大便出血,血止住了以后身体有点虚弱,腰足无力,所以每天使用关东箭芪20克、高丽参10克、杜仲15克、桂元肉十枚、生白术15克、土桑寄生15克,煎水代茶喝。土桑寄生药性平淡,但药力不弱。土桑寄生的“土“字指产自广东,如果是广西梧州产的,药性较弱。但真正的桑树寄生很难得到,凡树皆有寄生,只有几种是可作药用的,治疗作用也各自不同。以后论述土桑寄生,应当将络石籐一并比较,方便理解。
记得我年少的时候,广东用黄芪,用的是大棉芪。后来到了福建,好朋友郑兰友说棉芪比较燥热,箭芪则温和很多,用于出血症效果很好,自此我才开始认识箭芪。近20年来,广东人用黄芪,也开始转用箭芪了。按《本经》的注解,黄芪性味微温味甘,主治痈疽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是微养微升、中养脾胃、外达肌表之品,用处很多。我当时有点奇怪,大棉芪为什么会有燥热的作用?咨询了很多药行,才知道棉芪在炮制加工时,要拌硫磺密盖薰焗,这样才能色泽娇黄,棉芪久放色退的时候,也用这个方法重新炮制,所以性味燥热,箭芪则不用。这样解释就比较合理了。张锡纯用黄芪,用的也是箭芪,这可在《衷中参西录》中查阅到。
按语:
本文虽短,但内涵丰富:
1.要重视临床辨证。
刘蔚楚先生通过案例分析认为,患者是因暑热天时湿伏于内,湿郁化热,到了深秋又感受寒邪,以致外寒内热,属“寒包热”证。患者外寒表现为:周身寒战,巅顶及腰脊部疼痛,无汗。内热表现为:寒战退后,大热,口渴,热快退的时候,开始有微微汗出。气喘为肺失宣降,舌苔白腻为内湿,泛黄为湿伏化热。脉沉为邪伏。《伤寒论》中属外寒内热的方证不少,如大青龙汤证、麻杏甘石汤证,均为典型的表寒里热证。前者表寒重、里热轻,后者表寒轻、里热重。
2.要重视药物产地。
文中通过土桑寄生举例说明中药的性味,因产地不同,疗效可能有明显差异。如产自广东的土桑寄生药性平淡,但药力不弱。如果是广西梧州产的,则药性较弱。但真正的桑树寄生很难得到,凡树皆有寄生,只有几种是可作药用的,治疗作用也各自不同。
3.要重视药物炮制。
文中通过黄芪举例说明中药的性味,因炮制方法不同,疗效可能有明显差异。黄芪临床常用中药,性味微温味甘,是微养微升、中养脾胃、外达肌表之品,用处很多。但黄芪有好几个品种,棉芪比较燥热,箭芪则温和很多。刘蔚楚先生当时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棉芪会燥热?咨询了很多药行,才知道棉芪在炮制加工时,要拌硫磺密盖薰焗,所以性味转燥热,箭芪则不用。刘蔚楚好友,民国名医张锡纯用黄芪,也是多用箭芪,而且用箭黄芪必加知母,以知母凉润,制约黄芪温燥之性。Image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博客|
留坝县|
调兵山市|
尚义县|
双城市|
咸阳市|
六枝特区|
阿合奇县|
濉溪县|
嘉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