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医周小农
发布人:蔡敏珊
更新时间:2021-11-12
原创 黄新凯 赖海标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导读:刘蔚楚,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著有《遇安斋证治丛录》。1920年代初期,河北张锡纯、江西陆晋笙、江苏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被称为当时全国“四大名医”。张锡纯在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多次提到刘蔚楚及其著作《遇安斋证治丛录》。
原文
医师周小农传
周小农先生,名镇,字伯华,江苏无锡籍。年七岁,侍父居沪喉患继以足疾,经年乃瘥。十七岁,奉祖父命,学医,谓可自卫,而兼可活人,仁术也。乃广购医籍,简炼揣摩,寒暑无间。复负笈于常州张公聿青之门,举凡内科、女科、儿科,一切疑难杂症,莫不抉奥探微。嗣历就沪上,诸善会赠诊。广益主任周禹廷,请任依德、丁甘仁、费访壶诸名宿,汇评方稿。先生辄冠其曹,初善堂赠药,以手酌撮,先生谓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宜用戥权,乃托堂董陈君席珍,乘间忠告,卒赖其言整顿之。乙已李君平书,设赠诊所于小花园医学会,请余伯陶廖,吉人诸君,主任医务,先生亦参与焉。是秋,日俄战罢,东三省疠疫盛行,沈仲礼、吕镜宇诸公,特创设红十字会,征求医会内中医之敢往者。李公使、倪君铭三请与同,学郁闻尧君同往。先生守“父母在,不远游”之圣训,以严慈未许辞。己酉膺上海警署之聘,任职三年。任事之初,即厘订治例,井井有条。上诸当道,咸以为当。辛亥夏,伍博士廷芳,倡设劝戒纸烟会于观渡庐,举先生为劝导兼调查员。先生俭素布衣,不嗜烟酒,故人恒宗仰。光复间,旧交任依德,仍为总务科长,慰留在沪。先生婉辞归里,赠诊赠药,一如沪上。所有戚友润笔,送药店代收,给与收条,移作极贫赠药,省口腹之糜费,化私惠为公益,其法最善,人人可仿行者也。其尊人莘农公,汇录效方,命选订为易简方、集验方。戊午,又成续编行世。先生并录日记之剩稿,著《惜分阴斋医案》,已刊行者四卷。辛酉,山西阎百川督军,设中医改进研究会,举为名誉理事。壬戌,内务部颁管理医士规则,先生抉摘其弊,天下遂知联合省会以争之矣。先生不但湛深医学,慈善为怀,兼爱惜他人有用文字,曾录时贤王旭高遗稿六种,付千顷堂影印行世,公诸同好。所谓医界之热心人,舍先生其谁属哉。余长子元莘,官京师。民国初元,余避乱由粤入京。壬戌春,奉公事偕余到沪,先生即先施奇函,征取著作。告以散佚,复力劝追录旧稿,谓医者治病苟有验方良法,务宜著书传后,庶读者有所参考,以拯救他人,本其爱人无已之心。劝至经年,邮筒罔间,余感其意,而《证治丛录》初版再版以成。非然者,数十年读书临症之苦工,不留一字,而后知先生之玉成者大也。爰为先生立传,叙其医事,而即以先生之懿德,垂法于世以示仁者之无外焉。(以上摘自《遇安斋证治丛录》)
译文
周小农先生,名镇,字伯华,江苏无锡人。七岁时,随同父母在上海居住,先有喉疾,后又有足病,治疗多年才痊愈。十七岁时,奉祖父之命开始学医,说医学是仁义之术,既可以医已,也可以救人。于是大量购买医籍,每天琢磨研究,寒暑无间。后来又到常州张聿青先生门下学习,不管内科、女科、儿科,以及一切疑难杂症,无不认真剖析深研,探研其奥秘所在。周小农先生后来在上海开诊,所有的慈善义诊,他都热心参加。周禹廷先生花费很多功夫,遍访丁甘仁先生等名宿,汇总他们的书稿出版,周小农先生对此非常赞誉。他发现初善堂诊所给患者配药时,药师是用手来估摸抓药的,周小农先生认为“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应该用戥秤(一种小型的杆秤,旧时专门用来称量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称药才准确。于是忠告初善堂董事陈席珍先生,建议他进行改正。1905年,李平书先生在小花园医学会设立诊所,请余伯陶、廖吉人等主诊,周先生也有参加。当年秋天,日俄停战,东北三省传染病流行,沈仲礼、吕镜宇等先生,专门创立红十字会,征求会内敢前往救治的中医师,李平书三次请倪君铭代邀请周小农先生跟郁闻尧先生一同前往,周先生以父母年高请辞未往。1909年,周小农先生接受上海警署医官的聘任,为期三年,他刚上任就法则,订正条例,井井有条,深得领导赞许。1911年夏天,伍廷芳博士(曾任民国外交部长和内阁总理)倡议在观渡庐设立劝戒纸烟会,推举周小农先生为劝导兼调查员。周小农先生向来勤俭朴素,不嗜烟酒,大家对他都很敬仰。上海稍安定后,周小农先生的老朋友任依德,建议他挽留他留在上海,继续担任总务科长,但周先生婉拒了。回到家乡后,赠医赠药,跟在上海一样。所有亲戚朋友给的诊金,全都交给药店代收,出具收条,拿来给贫困患者作赠医送药费用。周先生平时节省饮食费用,用作公益资金,这种善行,值得每个人学习效仿。周先生非常敬仰同乡朱莘农先生(江苏名医),把他的经验方汇集成册,选订为《易简方》和《集验方》,到了1918年,又出版其续编。周先生整理手稿,编成《惜分阴斋医案》四卷出版。1921年,山西督军阎百川设立中医改进研究会,推举周小农先生为名誉理事。1922年,内务部颁布管理医士规则,周小农先生首先指出其弊端和不足,其他人方才知道,并联合起来找当局修正,争取权益。周先生不仅在医学上造诣高深,而且为人和善,谦虚好学,很珍惜同道有价值的文稿,曾收录清朝名医王旭高遗稿六种,交付千顷堂影印,使其能在世间流传。他热心与同道分享经验心得,要说中医界的热心人,非周先生莫属。我的长子元莘,当时在北京任官职,民国初年,我因躲避战乱从广东迁居北京。1922年春天,元莘因为公事带我一起到了上海,周先生即时给我发函,征取我的著作,我告诉他已经遗失了,周先生极力劝我追录旧稿,说医者治病如果有验方良法,应该著书传以后人,让读者能有所借鉴和参考,以便用来救治他人。周小农先生规劝了我好几年,我为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化,终于在1923年出版拙作《遇安斋证治丛录》,这是我数十年来读书临证的经验总结,可以说毫无保留,也是周先生努力促成的结果。我为周小农先生立传,叙述他的医事为人,使世人知道周先生的仁义美德。
按语:
周小农,近代医学家(1876-1942年)。先后师从邓羹和、张聿青,出师后在上海行医。1928年,周小农积极参加全国中医界反对余云岫等废止中医提案的抗争活动,最后成功逼使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取缔中医之举。
周小农先生一生著述较多,著有《周小农医案》7卷,另有《周氏集验方续编》1册。由他辑印校勘与评注的医籍有《王旭高医书六种》、《高上池医学问对》、《曾心壸脚气刍言》、《柳宝诒湿热逢源》、《日本今村亮医事启源》、《马培之外科传薪集》等10余种。
周小农先生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赠医赠药,乐与助人,“俭素布衣,不嗜烟酒”,“赠诊赠药”,“所有戚友润笔,送药店代收,给与收条,移作极贫赠药,省口腹之糜费,化私惠为公益”。周小农先生还多次劝告好友刘蔚楚,要将行医经验编辑出版,让同行参考借鉴,“医者治病苟有验方良法,务宜著书传后,庶读者有所参考,以拯救他人”。刘蔚楚因此将自己多年行医经验心得,编成《遇安斋证治丛录》一书出版。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南江县|
新泰市|
章丘市|
桐梓县|
周口市|
麻阳|
合阳县|
奎屯市|
彭阳县|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