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无毛一清二楚在线观看_老夫子精区一品精区视频_麻痘产精国品免费人口2024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文化建设  > 中医知识

刘蔚楚批按清代名医徐灵胎医案一

发布人:蔡敏珊 更新时间:2021-11-15
原创 陈星谕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导读:刘蔚楚,广东香山(今中山)人,著有《遇安斋证治丛录》。1920年代初期,河北张锡纯、江西陆晋笙、江苏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被称为当时全国“四大名医”。张锡纯在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多次提到刘蔚楚及其著作《遇安斋证治丛录》。

原文:

苏州沈母,寒热痰喘,大汗不止。一名医谓将亡阳,用参、地、姜、附。徐俟其去,乃入诊。脉洪大,手足不冷,喘汗淋漓,教以买浮小麦半合、大枣七枚,煎服。汗止,为立消痰降火二方,二剂而安。徐曰:亡阳亡阴,相似而实不同。一则脉微,汗冷如膏,手足厥逆而舌润;一则脉洪,汗热不粘,手足温和而舌干。但亡阴不止,阳从汗出,元气散脱,即为亡阳。然当亡阴之时,阳气方炽,不可即用阳药,宜收敛其阳气,不可不知也。亡阴之药宜凉,亡阳之药宜热。一或相反,无不立斃,标本先后之间,辨在毫发,乃举世无知者,故动辄相反也。余按亡阴不止,阳从汗脱,以参附救醒,即宜救阴,如喻公嘉言“治沙宅小儿一案”。所谓阳回之后,宜以六味地黄汤,补阴以配阳,断无不愈,即此义也。但参、附回阳,或径进补阴,或兼用补阴,或宜轻清通络透邪之药,治无一定。如洄溪谓翻胃由痰火上逆,膈症由胃液干枯,但翻胃亦有由寒饮,膈症亦有由痰由瘀由虫,由胃管胃膜胃诋变动种种。余向持《易经》行健不息之旨,最重气字,最慎腻药,次太酸敛。然余年少时,治黄字经兄令叔,久病吐水,卧床不起,舌白,脉浮而数,真是膈病。由肾水上泛,余用六味地黄汤,加香砂陈夏,两剂无效。一老医用水煮化阿胶二两炖鸭,十只而痊,得阿胶滋阴沉降之力也。学识未到,执一鲜通。自此后,余遂知所戒矣。


译文:

苏州沈氏母亲,寒热痰喘,大汗淋漓不止,一名医诊为亡阳证,认为要用人参、附子、熟地、干姜。徐灵胎看后认为,患者脉象洪大,手足不冷,咳喘,大汗出,认为属亡阴证而非亡阳证,指引患者购买浮小麦半升、大枣七枚,煎煮服用后无再汗出,再给她开了消痰降火方药,两剂药后就好了。徐灵胎说: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有时可能令人难于分辨,但其根本病机是不同的。亡阳证脉微细,出汗冰冷如膏,手足厥冷,舌质润;亡阴证汗热不粘手,手足温,舌质干。如果亡阴证不止,阳随汗泄,元气散脱,可转为亡阳证。当亡阴的时候,阳气旺盛,不可马上用阳药,应当收敛其阳气,这是医生应该知道的。治疗亡阴证宜用凉性药物,亡阳证宜用阳性药物。一旦用药用反了,将会危及患者生命。辨证在于微细之间,疾病的主次本末先后,不能搞反了。我认为亡阴证不止,阳气随汗外泄,当以人参、附子救急。阳气回升后,宜用六味地黄汤,补阴的同时配伍药,没有治不好的,就是这个意思。但人参、附子回阳后,要么全部补阴药,要么兼用补阴药,要么用轻清通络透邪的药,治疗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正如徐灵胎说:翻胃是痰火上逆所致,膈证是胃腑干枯所致,但翻胃亦有寒饮引起,膈证亦有因痰、瘀、虫所致,因为胃管、胃膜、胃底变化多端。我一向秉持《易经》行健不息的宗旨,重视气机流畅,一要慎用粘腻药物,其次要慎用太过酸性收敛的药物。我年轻的时候,曾治疗黄字经先生的叔叔,其病史较长,呕吐水样物质,卧床不起,舌苔白,脉浮数,我当时考虑是肾水上犯引起的膈证,治疗上用六味地黄丸加木香、砂仁、陈皮、半夏,服用两剂未见效果。请一老中医使用阿胶二两水煮化后炖鸭子,以阿胶滋阴沉降之力,用了十次以后病就好了。自此之后,我引以为戒。

按语:

徐灵胎是清代名医,对亡阴、亡阳二证辨别精准。亡阴证与亡阳证,来势猛,变化快,病情凶险,属于急重证,应该重视。亡阴与亡阳的临床表现,除原发疾病的各种危重症状外,有可能合并汗出。但亡阴之汗,汗出热而粘,兼见肌肤热,手足温,口渴喜饮,脉细数疾而按之无力等阴竭而阳极的证候;亡阳之汗,大汗淋漓,汗凉不粘、兼见畏寒倦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阳脱而阴盛的证候。中医理论认为,阴阳是互根的,阴液耗竭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越,阳气衰竭则阴液无以化生而枯竭,所以亡阴与亡阳的临床表现,有时难于截然割裂,其间可迅速转化,相继出现,只是有先后主次的不同而已。亡阴与亡阳的治疗都以扶正固脱为主。亡阴者,应益气敛阴、救阴生津,大补元气以生阴液而免致亡阳,常用方有生脉散;亡阳者,应益气固脱、回阳救逆,常用方有独参汤、参附汤等。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会理县| 凤山市| 彭山县| 大邑县| 湟源县| 漯河市| 娱乐| 九龙城区| 手游| 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