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无毛一清二楚在线观看_老夫子精区一品精区视频_麻痘产精国品免费人口2024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文化建设  > 中医知识

经方治疗情志病

发布人:蔡敏珊 更新时间:2021-11-17
原创 ?赖海标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一、情志病概念

情志病首见于明·张景岳《类经》,七情是指怒、喜、忧、思、悲、恐、惊。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五志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为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因此,情志病是指因七情太过而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包括癫狂、百合病、脏躁、郁证、不寐等。

二、情志病病位

1.首先在心

《内经》云:“心为君主之宫,主明则下安”。心主神明,在生理情况下,心神正常,五脏六腑就能在心神的主导之下协调进行活动,心神不仅主导脏腑的生理活动,也主导人的意识、思维、情感、行为等精神活动,如病理因素扰及心神,影响了心神行使主导精神活动的机能,就会出现各种神志异常的症状,如神不守舍出现失眠多梦、夜游等;心神不安出现心烦懊侬,情感多变;心神惑乱可出现精神恍惚、神绪不宁、易惊易怒、悲忧喜哭、时时呵欠,甚则痴呆神昏,或癫或狂等症。

2.其次在肝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易动而难静,喜条达,恶抑郁。若情志不遂,肝失条达,肝气郁于本经,可见胁肋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或咽部阻塞感等;肝气上冲于心可有热厥心痛;肝气上冲于肺,木火刑金,肺气不得肃降,可有气喘、呛咳,甚而咯血;肝乘脾,脾失运化,可出现腹胀下泄;肝乘胃,胃失和降,可出现脘痛呕酸;气有余便是火,肝郁太过可化火,可出现目赤面红,痉厥狂躁,淋闭疮疡,善饥烦渴,脉弦劲有力等症。

3.再次在胆

胆附于肝,与肝互为表里。胆能贮藏肝之精汁,故又称“中精之府”。肝之精汁(胆汁)属精微物质,也是人神的物质基础,所以胆与精神情志等功能活动相关。“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素问·灵兰秘典论》也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人之勇怯与胆有关,民间形容胆子非常大,胡作非为之人为“胆大包天”,称遇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之人为“胆小如鼠”。在临床上对某些惊悸、惕而不安、虚怯、失眠,睡眠易惊醒等精神、情志病变,常从胆治疗。

三、情志病病机

1.热:邪热上冲,扰乱心神

2.瘀:瘀阻血脉,心神失养

3.痰:痰迷心窍,心神蒙闭

4.郁:气机郁阻,心脉不畅

5.虚:阴虚不能濡养,阳虚不能温煦,均可致心神失养

四、情志病治法

1.清热养阴:邪热上冲,热扰心神,宜“火郁发之”

2.活血凉血:热入营血,血热互结,宜“凉血散血”

3.化痰开窍:痰迷心窍,心神蒙闭,宜“化痰开窍”

4.疏肝解郁:气机不畅,阳气内郁,宜“木郁达之”

5.温阳养阴:阳虚则温阳,阴亏则养阴

五、情志病经方

1.清热类经方:

(1)栀子豉汤:胸膈郁热,热扰心神,出现“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等精神症状,可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热去则神安。

(2)猪苓汤:水热互结于膀胱,邪热上冲,可出现心神受扰,心烦不寐的精神症状,可用猪苓汤养阴清热,清利小便,使热从尿出。

(3)黄连阿胶汤:肾水不足,心火亢盛,以致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可出现心烦不寐等精神症状。黄连阿胶汤中重用味苦之黄连、黄芩泻心火,“阳有余,以苦除之";白芍、阿胶、鸡子黄滋肾阴,“阴不足,以甘补之”。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泻火,交通心肾之功用,则心烦自除,夜寐自安。

2.活血类经方:

(1)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具有逐瘀泻热的功效,主治下焦蓄血证,症见:少腹急结,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血瘀经闭,痛经拒按,脉沉实而涩等症。下焦蓄血所致的发狂或如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喜忘,大便色黑易解,脉沉结,及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者。

(2)抵当汤,抵当丸:出自《伤寒论》,具有活血散瘀,凉血安神的功效,主治下焦蓄血所致的发狂或如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喜忘,大便色黑易解,脉沉结,及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等症。

下焦蓄血,血热互结出现下腹硬满,并有“如狂”或“发狂”的精神症状,轻者可用桃核承气汤,重者可选抵当汤或抵当丸。

3.化痰类经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出自《金匮要略》第16篇第12条:“火劫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汗血同源,误用火劫发汗,损伤心阳,心阳不足,痰浊内生,痰阻心窍,心神外越,可见惊狂、心悸、不安等症,可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温通心阳,镇惊祛痰。

4.解郁类经方:

(1)小柴胡汤:邪入少阳,表里不和,枢机不利,气机不畅,可出现“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等情志类症状,可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通利三焦。

(2)大柴胡汤:邪入少阳,“实则阳明”,邪气内传,阳明少阳合病,胆胃不和,如《伤寒论》第103条所见:“太阳病…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可用大柴胡汤外疏下泄,推陈出新,使邪有出路,“邪去则正安”。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邪在少阳,误治后邪气弥满三焦,气机郁滞,水饮内停,血脉不畅,如《伤寒论》第107条所见:“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清热,镇惊安神。

5.养阴类经方:

(1)百合地黄汤:“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其病位在上焦心肺,病性为阴虚内热,症见神志恍惚,意欲饮食复不能食,时而欲食,时而恶食;沉默寡言,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舌红少苔,脉微细等症,可用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补益心肺。

(2)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第22篇:“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心阴不足,肝气失和,症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等症,可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3)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第6篇:“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肝血不足,虚热内扰,症见心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等症,可用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4)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其病机为:风入心经,阴虚血热。火盛伤阴,阴血不足,风邪入侵,扰及神明。防己地黄汤有滋阴凉血,祛风通络的功效,方中重用生地黄滋补真阴,凉血养血;防己祛风通络,除湿清热;防风、桂枝解肌疏风;甘草协调诸药。

6.温阳类经方:

(1)桂枝甘草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补心阳,安神定悸的功效,主治:烦躁不安,心悸,或失眠,心胸憋闷,畏寒肢冷,气短自汗,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迟无力等心阳不足证。《伤寒论》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先用火攻,再用攻下,一误再误,致心阳受损,以生烦躁。方中用桂枝、甘草以复心阳之气,牡蛎、龙骨以安烦乱之神。

(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病机为阴阳失调,阳浮于上,精泄于下,主治少腹弦急,阴部寒冷,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心悸惊恐等症,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镇摄纳。

(3)二加龙骨牡蛎汤:二加龙骨汤附载于《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下。陈修园注:“《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此方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两,名曰二加龙骨汤。盖以桂性升发,非阴虚火亢所宜。况此证之汗,因虚阳鼓之而外溢,必得白薇之苦寒泻火即是养阴,附子之辛热导火亦是养阴,功同肾气丸。但肾气丸《金匮》中五见,皆从利小便中而治各证,不若此方之泛应曲当,究之偏于阴虚者宜此。”此处之“阴虚”,乃指虚阳浮于上,上有虚热,故用白薇清其虚热;阳虚于下,失于固摄,阴津泄于下,故用附子温下焦阳气,龙骨牡蛎既潜阳敛阴,又安神定惊。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个旧市| 皋兰县| 白玉县| 金山区| 曲靖市| 安泽县| 阜新市| 化德县| 隆昌县| 平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