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无毛一清二楚在线观看_老夫子精区一品精区视频_麻痘产精国品免费人口2024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文化建设  > 中医知识

小儿发热辨证论治

发布人:蔡敏珊 更新时间:2021-12-08
原创 叶茂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小儿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然而由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其发热临床表现及证型与成人有所不同。现作如下概述:

1.外感风寒

证候:发热,无汗,鼻塞,流涕,打喷嚏,或伴偶咳,咽淡。舌淡,苔薄白或白厚,指纹浮红。

该证型的发热患儿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年长儿少见,发热多表现为低热,或为中低热,发热病程不长,部分患儿短时间发热后自行退热。患儿尚不能言语,故无法询问是否存在“恶寒”这一主观感受,根据经验可观察患儿两鬓毫毛竖直作为参考。《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

辨证要点:结合患儿年龄,表现为低热,或中低热,多伴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以鼻塞显著,咽不红为正常肉色,咽部是否红以上颚颜色为参。

证型特点:该证型在小儿发热中有着“发生率低,病情轻,变证少”等特点,慎用麻黄、羌活等峻烈之剂。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葱豉汤+荆芥、防风

2.外感风热

证候:发热,多数无汗,无明显恶寒,或起病早期短时微恶寒,恶寒随即消失,可伴轻微流清涕鼻塞、头痛,乏力,伴或不伴咽痛,无明显口渴,咽(稍)充血。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

该证型的发热患儿主要发生于学龄前期(3-7岁)及以上年长儿童,婴儿期鲜有。发热程度以中高热为主,少数亦表现为中低热,病程多较风寒证长。

辨证要点:结合患儿年龄,发热,无恶寒,或仅病初有短时恶寒后但发热不恶寒,多数咽充血,充血程度不一。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

证型特点:该证型占据发热患儿绝大多数,有着“发病率高,病情较重,变证多”等特点。

治法:辛凉清解

方药:银翘散+小柴胡汤加减。

全国名老中医,“山西小儿王”贾六金老人针对该证型,自拟银柴退热汤,即为银翘散与小柴胡汤化裁(银花、连翘、柴胡、黄芩、牛蒡子、大青叶、紫花地丁、板蓝根、桔梗、北豆根、射干、荆芥、淡豆豉、甘草),全方14味药,笔者跟诊抄方时,贾老师确实如方使用,偶有根据实际稍微加减。笔者在贾老师的经验基础上,稍作变动,喜用银花、连翘、柴胡、黄芩、牛蒡子、荆芥、淡豆豉、薄荷、僵蚕、蝉蜕、甘草,高热重用银花、柴胡,加板蓝根、大青叶、紫花地丁。

3.半表半里证

证候:发热,多为中低热,亦有高热;腹痛明显,阵发性,脐周为主,无腹泻;常伴间断呕吐,不甚剧烈,咽淡或稍充血,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数。

由于小儿有着特殊的生理特点,导致该证型在儿科较为普遍。患者发热程度不甚,但腹痛甚至成为主诉,腹痛特点为阵发性,脐周为主,时而呕吐。注意鉴别外科急腹症。

辨证要点:发病年龄为学龄前(3岁)及以上,以发热、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腹痛阵发性,并无明显腹泻,偶有大便偏稀,间断伴有数次呕吐。舌红脉弦数

治法: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白芍、枳实、元胡(即小柴胡汤+四逆散+元胡)

《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或腹中痛...小柴胡汤主之。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附:在小儿发热病症中,病毒感染尚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发热类型:在无药物干扰的情况下,白天体温基本正常,每到夜间发热,为中高热,天亮热自退。重复3-5个夜晚,此类型发热,可直接与小柴胡汤原方。《伤寒论》229条及104条均提及小柴胡汤治疗“潮热”,笔者据此可拓展小柴胡汤治疗此类小儿发热,疗效确切。

4.? 湿热伤中

证候:低热为主,呕吐明显,可日吐数十次,可伴腹痛,无明显腹泻,进食饮水后呕吐加重,呕吐胃内容物及消化液。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

该证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3-7岁),尤为3-5岁多见。

辨证要点:该类患儿以呕吐为突出症状,舌红苔薄黄,或黄厚,发热程度不高,该证型本不属于发热范畴,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该类发热患儿必须就诊于发热门诊,故在此列出。

治法:化湿和中

方药:《湿热条辨》苏叶黄连汤,舌苔厚可加藿香,呕吐甚加砂仁。

该方服用方法尤为重要,服用过多及过快可导致呕吐加重。强调“呷服”,即少量多次小口抿服,方能达到“呷下即止”。原著中黄连苏叶用量为以分计,黄连量宜少忌重,儿童依据年龄1-3g,苏叶笔者惯用苏梗,5-10g,因药量轻,无需煎熬,水杯冲泡饮片20分钟左右即可开始呷服。

5.? 热毒壅盛

证候:高热,恶寒,无汗或少量出汗,可伴咽痛,头痛,乏力,口渴,咽充血明显甚至红赤,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该证型高热、恶寒、无汗等症易与风寒表实麻黄汤证相混。应加以鉴别,避免误诊误治,造成变证。该证型的恶寒,仅在每次热程快速上升过程中出现,当热度达到峰值或者下降后并无“恶寒”症状,此为热深厥亦深,不同于风寒表实证的恶寒持续存在,即“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该证型高热多数无明显出汗。此证型多发年长儿。

辨证要点:高热,病程多较长,病势多较重,每当高热时出现明显恶寒,甚至寒战,咽充血明显,舌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透发郁热

方药:黄连解毒汤+栀子豉汤加减

黄芩、黄连、栀子、豆豉、石膏、柴胡、大青叶、贯众、银花、连翘、薄荷等,舌苔黄腻可加茵陈。


总结:

1.小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病症,当今可能随着气候的变化,疾病谱在悄然变化,小儿发热风寒表实热麻黄汤证已少见,风寒证发热,病情多轻,病程多短,变证亦少,治疗当因势利导,荆防类辛温解表,较快恢复。慎用麻、桂、羌活等峻烈发汗剂,以免发生变证。

2.风热证占据小儿发热的绝大多数,是小儿发热的主要发病证型。

3.因小儿有着“脾常不足”、易“夹滞”的特殊生理特点,即“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故发热伴腹痛、呕吐是小儿发热的一大特点。

4.热毒壅盛型发热,在小儿不若风热证多,时而亦有,多发于年长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极易出现此证型。

5.小儿发热的辨治中,望咽喉尤为重要,咽淡多寒,咽红多热,红深热亦深。

以上所列5种发热为小儿临床常见的发热类型。在此并无罗列白虎汤证,以及各类虚人外感,源于此类在小儿极少出现。另外,南方虽为多湿气候,但并不代表普通发热的证型就多表现为湿热、湿温,或可能在一些疫病中湿热湿温表现更为突出。因小儿发热多为普通疾病,湿热证并不明显,故在此未罗列。除此,小儿尚有发热易“夹痰”导致的咳嗽痰多、易“夹惊”导致的高热惊厥等在此不做陈述,可分别归于“咳嗽”、“热惊风”专题辨证论治。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定安县| 河北省| 佛教| 淳化县| 芜湖县| 辽宁省| 隆尧县| 桐梓县| 建宁县|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