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减治疗睡眠障碍并时寒时热个案
发布人:蔡敏珊
更新时间:2022-02-11
原创 孟繁甦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病情介绍
黄某,男,54岁,2021年1月4日入院。
主诉:睡眠差3年,加重伴寒热无常及异常汗出半年。
入院症见:神清,精神不振,早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入睡约1小时后自觉四肢寒冷,伴颈背部汗出,随后出现发热恶寒,晨起疲倦乏力,情绪低落,呼吸不畅,枕部、肩部、腰部疼痛,双小腿、双前臂麻木,偶有头晕,目痛,视物模糊。无气促,无咳嗽咯痰,无耳鸣耳聋,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等症,纳差,二便尚调。近1个月体重下降5公斤。舌红,苔薄白,脉缓无力。
既往史:曾在外院诊断“抑郁症”,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我院心理评估:焦虑抑郁状态
西医诊断:1、睡眠障碍;2、焦虑抑郁状态
中医诊断:不寐
证型:寒热错杂
治法:清上温下?
方药:乌梅丸合百合地黄汤加减:
乌梅15克? ? ?细辛 3克
黄连 5克? ? ? 黄柏 5克? ?
党参 10克? ? 桂枝 10克
干姜 10克? ? 糯稻根 30克
百合 15克? ? 地黄 25克
合欢花 15克
上方加水600ml,煎至200ml,日一剂。
配合耳穴压豆、针刺、推拿、点穴等治疗。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一次1片,日1次(未按照患者之前服药方案,即一日3片)。
2021年1月7日查房:
患者诉症状稍改善,但不明显。嘱咐患者放松心情、配合药物及理疗等治疗。
2022年1月12日查房:
患者诉精神较前佳,夜寐转安。四肢寒冷较前明显好转,汗出减少。无呼吸不畅,枕部、肩部、腰部疼痛减轻,双小腿、双前臂麻木减轻,偶有头晕,目痛、视物模糊稍好转。纳差稍好转,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缓无力。续以乌梅丸加减调整。考虑患者病情较平稳,带药出院并嘱门诊随诊。
临证体会
厥阴为“两阴交尽”,太阴、少阴之后为厥阴,有阴尽阳生之意。《素问》云:“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厥阴为阖,使阴气合,使阳气升发。厥阴由阴出阳,阴阳协调,和风以生。厥阴为病,表现为阴阳错杂之机,同时有肝风内动之势。阴阳为六气之本,六气为阴阳之化,阴进阳退则生寒,阳进阴退则生热,阴阳往复则风气乃成。厥阴病理表现为阴阳出入之机不相顺接,阴阳不和,和风转为贼风,乘机妄动于内,所以厥阴为病则阴阳错杂而风动。肝生于水而生火,具有水火两性,风木动则水火失调、寒热并发。肝脏体阴而用阳,外强中干,风气鼓动则肝阴耗伤,肝阳、肝火亢盛,从而表现为寒热并存、虚实相兼。
本例患者由于家庭变故后表现为睡眠异常、情绪低落,伴有周身不适各种症状。患者诉睡眠时被汗出困扰很大。四肢寒冷、尤其以下肢明显,伴颈背部汗出,随后出现发热恶寒等寒热错杂症状。周身多处疼痛不适。从舌红、脉缓无力判断患者虚实并存。厥阴病提纲证的“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为相火内郁,水火失济,阳明不降所致。“消渴”是火盛水亏之证;“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为肝火乘心。“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是太阴、少阴虚寒之病证。乌梅丸是厥阴病之代表方,由“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川椒四两(去汗),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组成。
“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其含义甘为土味,清为金气。土金相生,则木有制而土不受克。佐以苦辛,苦为火味以生土,辛为金味以制木。木性条达,反其性而敛之,故为泻。方中干姜、桂枝、细辛热药以温阳,益肝之用;党参益肝气,乌梅补肝体;黄连、黄柏泻相火内郁之热;患者汗出后发热恶寒,以糯稻根养阴除热止汗;患者久为家事烦忧,心肝血虚,减大热动血之附子、川椒、当归,合百合地黄汤滋阴清热,补益心肺;入性味甘平之合欢花疏郁安神,理气活络。患者治疗过程中虽有西药辅助,但较前用大量抗焦虑抑郁及安眠药明细减少,且各种不适寒热、汗出等症状均明显改善。嘱患者门诊随诊,以期调整用药、进一步改善诸症。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三门县|
神木县|
西畴县|
顺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册亨县|
个旧市|
磐石市|
封开县|
高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