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模式持续在线 小心这些疾病“偷袭”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2-07-20
医生提醒:轻症中暑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常常于数小时内恢复
图/新华社发 商海春 作
三伏天来了,近段时间天气持续炎热,在炎炎夏日,如何预防一些因高温天气引发的疾病呢?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相关医生。
警惕重症中暑 “热射病”
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林嘉豪医师表示,简单来说,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中暑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重症中暑依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常分为三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该三型可顺序发展,也可交叉重叠。
“热射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病死率较高,介于20%~70%。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湿度较大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温环境适应者极易发生中暑。”林嘉豪医师表示,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级。
“先兆中暑会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如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补充水、盐,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林嘉豪医师提醒,轻症中暑体温至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虚脱表现。如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常常于数小时内恢复;热痉挛的发生机制是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出汗。大量出汗使水和钠盐过多丢失,使肌肉痉挛,并引起疼痛。热衰竭可伴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热射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原的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性散热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体温达42℃以上可使蛋白质变性,超过50℃数分钟细胞即死亡。
夏季注意预防“热伤风”
林嘉豪医师表示,大家所说的“热伤风”就是指夏天的普通感冒。在天气特别酷热的时候患了感冒被称为热伤风。夏季容易得“热伤风”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的下降。外在原因是过度贪凉。由于体表或局部环境突然由热转凉,血液的温度大幅变化,引起鼻子和嗓子暂时的反射性缺血,此时人的抵抗力会大打折扣,就使得感冒病毒得以长驱直入而引起“热伤风”。
“在症状上,患了热伤风的人感觉身体发热,但如果摸额头、腋窝等部位的话却没有发烫的感觉,体温也不高。但是普通感冒的发热患者往往体温特别高。热伤风患者虽然觉得口中干燥,但却没有想喝水的感觉。而普通感冒的患者往往觉得特别口干,想喝一些凉的东西。热伤风的患者还会出现胸闷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林嘉豪医师说,在治疗上两者亦有不同。治疗热伤风应该用一些清暑祛湿的药,并且忌发汗。如果患了热伤风却用普通感冒药进行治疗的话,就会导致病情加重。
如何预防热伤风呢?林嘉豪医师表示,要注意精神调养。伏天烈日当头,人体毛孔开泄,汗液外流,正气最易耗伤,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重视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切忌发怒、烦躁;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全身体质。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情况,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广播操、太极拳、八段锦、跑步、游泳等,要养成经常性户外活动习惯;要起居有度。夏季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夏天天亮得早,清晨空气新鲜,温度相对较低,做一些户外运动,既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致因出汗过多而损伤人体阳气;要合理安排饮食。不暴饮暴食,不食高脂饮食以及不洁食物,喝冷饮要适度;饮食上宜清淡、少油腻,忌辛辣燥热之物,这不仅可以预防热伤风,也可以对其进行调理。
高温下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林嘉豪医师指出,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心脏负担加重。天气炎热血压容易波动,血流冲击血管内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栓,进而堵塞供应心脏的血管,就会诱发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建议大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避免猛回头、猛转身。此类动作容易导致斑块脱落,堵塞血管,诱发脑梗,还可能伤到颈椎。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高的情况。转身、回头时都应慢一些,最好是整个身子都转过来。打羽毛球、打篮球等运动前也应充分热身,血压不稳的人更要小心。”林嘉豪医师提醒,避免冲冷水澡。室外气温高,人的全身血管均处于扩张状态,如果身体突然遭遇寒冷刺激,会导致脑血管收缩痉挛,出现头晕、呕吐等,严重时可能引起颅内大出血。建议大家先擦干身上的汗,休息10-15分钟再用温水洗澡。
“此外,要避免大口猛灌水。适当补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但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梗。建议夏天喝水不能一次喝太多太快,要少量且多次,每次喝100-150毫升。”林嘉豪医师提醒,夏季避免对着空调直吹。从热气腾腾的室外进入空调房,虽然身体一时会感觉舒爽,但血管和心脏很难适应过大温差,容易突发疾病。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将空调调至26℃左右。若在室外大量出汗,回到室内应先擦干再吹空调,而且不要对着空调直吹,以免温差变化太快诱发心脏和脑血管收缩异常。
来源:中山日报
肥西县|
汉川市|
苏州市|
丰原市|
海林市|
涟水县|
儋州市|
德安县|
景泰县|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