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46岁。发病节气:大雪。
初诊日期:2019年12月14日。
主诉:反复血尿5年余,复发半月余。
现病史:5年前体检发现尿潜血(+++),因自觉尿频尿涩痛,自行服用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的药物,症状反复,长期复查尿常规都提示潜血(+++),但患者未行进一步检查。近半个月,患者出现小便干涩痛感,尿色深红,偶有血块,口干,腰膝酸软,偶有酸痛,头晕耳鸣、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大便较干,睡眠欠佳,饮食胃口可。舌红,苔少,脉沉数。
西医诊断:尿血。
中医诊断:血淋(肾阴虚证)。 ??
治法:滋补肾阴,宁血止血。
方药:二至丸加减。 ?
炙甘草10g,茯苓30g,昆明山海棠15g(先煎),黄芪10g,丹参20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僵蚕10g, 山茱萸15g,狗脊10g,仙鹤草 15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服上方后,患者尿频减少。
二诊:2019年12月26日。
患者现复诊,服上方后,小便热涩刺痛减轻,尿色淡红,无肉眼可见血块,疼痛好转,无口渴心烦,仍偶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大便正常。饮食胃口可。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茯苓30g,昆明山海棠15g(先煎),黄芪10g,丹参20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僵蚕10g,山茱萸15g,狗脊10g,仙鹤草 15g,蒲黄10g,通草10g,滑石10g,熟地黄15g,牛膝15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三诊:2020年1月3日。
患者服上方后,小便无热涩刺痛,尿色正常,无肉眼可见血块,无疼痛,无口渴心烦,稍腰膝酸软、无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大便正常。饮食胃口可。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复查尿常规:隐血:弱阳性。
茯苓30g,昆明山海棠15g(先煎),黄芪10g,丹参20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僵蚕10g,山茱萸15g,狗脊10g,仙鹤草 15g,牛膝10g,杜仲10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按:此案属于中医“血淋”范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曰: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则尿血,谓之血淋。血淋系“六淋”之一,属淋证范畴。血淋病位主要在膀胱和肾,且与肝脾亦有关。其主要发病机理为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病久则可由实转虚,而见虚实夹杂证。《医宗必读·淋证》将血淋分为血热、血冷、血虚、血瘀诸种。主症小便涩痛有血。血热者,尿出灼热刺痛,血色鲜红,脉有力,治宜凉血清热。血冷者,尿出血色晦暗,面色枯白,脉沉迟,治宜温暖下元。血虚者,尿出时涩痛不甚,尿色淡红,脉虚数,治宜滋阴补血,加侧柏叶、车前子、白芍。血虚有热,宜滋阴清热。血瘀者,尿时阴中痛如刀割,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硬满,脉沉弦或数,治宜活血通淋,选用通草、红花、牛膝、牡丹皮。本病患者久淋不愈,耗伤正气导致脾肾两虚,肾阴不足,虚火灼络,血不循经,故尿中带血而至血淋。方中黄芪、炙甘草、茯苓补益脾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气血生成源源不断;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昆明山海棠祛瘀止血,丹参补气活血通络,僵蚕活络通经;墨旱莲、女贞子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山茱萸、狗脊补益肝肾,强腰膝,仙鹤草补虚收敛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肾阴、宁血止血之功。
盖州市| 赤城县| 南康市| 达孜县| 武威市| 什邡市| 梅州市| 扶风县| 来宾市| 班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