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朱某,女性,67岁。发病节气:处暑。
初诊日期:2018年8月25日。
主诉:全身多处关节游走性疼痛10年余,再发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全身多处关节游走性疼痛10年余,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平素服用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7.5mg,每周一次,来氟米特 200mg,一天两次,叶酸片5mg,每周一次,甲泼尼龙 5mg,每天一次,同时常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目前全身多处关节游走性疼痛,手、足关节肿胀变形,因肢节屈伸活动受限故行动甚少,晨僵不甚,双足肿,平素恶风自汗,饮水则汗出,口干,纳差,恶心,大便溏而1~2天一解,小便多,夜尿4~5次,舌淡苔白脉细。因患者惧西药毒副作用大,故特来寻求中医诊治。 ????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痹证(寒湿痹阻)。
治法:散寒除湿,益气通痹。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防己10g,生黄芪15g,白芍10g,苍术10g,桂枝10g,大枣10g,茯苓20g,生姜15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2018年9月1日。
患者关节痛减不明显,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恶风,活动后时有心悸目眩,大便成形,每日一至,口干,恶心,纳差,夜尿2~3次,舌淡苔薄白,脉弦滑。改拟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附子10g(先煎),麻黄10g(先煎),桂枝10g,知母18g,白芍10g,苍术15g,防风10g,防己10g,炙甘草6g,茯苓12g,生姜15g,大枣10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三诊:2018年9月8日。
患者下肢肿减,关节时有痛甚,口干,食欲不佳,夜尿1~2次,大便秘结,2~3日一行,舌淡苔白,脉细弦。患者症状继续较前改善,拟对症处理,改苍术为生白术增强其燥湿运脾,通便之功,增附子量强其温阳通络止痛之效。上方去苍术,加白术20g,制附子15g,共7剂。
四诊:2018年9月15日。
患者关节肿痛较前减轻,不影响日常活动,大便正常,夜尿1~2次,苔白脉细。患者无明显关节痛,说明方药对症行之有效,故续用前方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属中医“痹证”范畴。思其病日久,正气已虚,治疗不可单攻邪气犯“虚虚之戒”,宜在祛邪同时施以扶正之品,患者卫气失其固外之性故见恶风自汗,营阴外泄可见饮水则汗出,机体津液疏布不畅无法上承故见口干,水湿郁于肌腠则肢肿,复感风湿之邪侵袭经络肌表则关节游走性疼痛,另外患者夜间小便颇多,大便溏、舌脉俱一派阳虚之象。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皆出自《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阳虚,营卫不和,外受风邪,气血闭阻肌肤所致血痹。全方八味药中,《医林纂要》描述防己:“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兼有祛风之功,善泻肌肤之水湿;黄芪既益气固表,又可健脾利水,二者相配,强其祛风利水之功。桂枝调和营卫,畅行气血,走表益卫,通阳逐痹,此为“立法之意,重在引阳”;易白术为苍术,兼茯苓强其健脾燥湿之功;生姜温中祛湿,姜、枣相伍,“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不独专于发散也”,再配以甘草调和诸药。
二诊患者表虚不固之象较前改善,故加大祛邪之力,故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最早出自《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广注》称此方“历节病之圣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可通阳散寒,健脾祛湿,兼以清热,达到风湿、营卫、寒热、阴阳、表里并调及扶正祛邪共施之效,奏温散不伤阴,养阴又不碍阳之功。另外方中有苓桂术甘汤成分,中医大家刘渡舟刘老曾赞扬其——“药仅四味……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临床疗效惊人”,取其温阳化饮之功。总而论之,本方祛风除湿而不伤正气,温阳宣痹而不伤阴津,养阴清热而不碍阳气,兼顾邪正、表里、寒 热、阴阳,有拨云见日之功。
三诊患者症状继续较前改善,拟对症处理,改苍术为生白术增强其燥湿运脾,通便之功,增附子量强其温阳缓急止痛之效。
四诊患者已无关节痛,说明方药对症行之有效,故续用前方以巩固疗效。
香港 | 白山市| 荆州市| 五华县| 丽水市| 怀宁县| 前郭尔| 田东县| 沅江市|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