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无毛一清二楚在线观看_老夫子精区一品精区视频_麻痘产精国品免费人口2024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老中医工作室  > 李燕林  > 名医研究  > 典型医案

李燕林教授治疗心悸医案-2

发布人:徐娟 更新时间:2022-07-14

袁某,女,56岁。发病节气:谷雨。

初诊时间:2019422日。

主诉:心悸、头晕半年余。

现病史:半年前患者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目眩,劳累后加重,当地诊所给予脑心舒口服液治疗,症状缓解。4月前,心慌频次增加,胸闷气短,与当地医院门诊就诊,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服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今遂于我诊室就诊,刻下症:自觉心慌,无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烦躁,头晕,全身乏力,食少胀满,多梦,少许出汗,无恶寒发热,面色淡白,二便调,舌淡红,苔腻,脉沉细。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

中医诊断:心悸(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补血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炙甘草10g,麦冬15g,桂枝15g,生姜10g,地黄20g,龙骨(先煎)20g,牡蛎(先煎)20g,茯苓30g,红参片10g,枳实() 10g,栀子10g,淡豆豉10g

14剂,每日1剂,温服。

服上方后,仍有心悸不适,但睡眠改善,夜梦减少。

二诊:201956日。

每次心慌的持续时间减少,仍有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缓解,精神渐佳,腹部胀满消失,食欲尚可,夜梦减少,无烦躁出汗,面色淡红,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炙甘草10g,麦冬15g,桂枝15g,生姜10g,地黄20g,龙骨(先煎)20g,牡蛎(先煎)20g,茯苓30g红参片10g。 ?????????

7剂,每日1剂,温服。

服上方后,胸闷气短缓解。

三诊:2019520日。患者面色红润,偶尔劳累后出现心慌,但心慌次数及程度均明显降低,胸闷气短减轻,无头晕乏力,食纳佳,夜休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炙甘草10g,麦冬15g,桂枝15g,生姜10g,地黄20g,龙骨(先煎)20g,牡蛎(先煎)20g,茯苓30g,红参片10g。 ?????????

7剂,每日1剂,温服。随诊心慌发作频次减少,甚至不发作。

按:此案属于中医心悸范畴。心悸相关描述最早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中,称其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等,并认为其病因有虚有实,病机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丹溪手镜·悸》曰:有痰饮者,饮水多必心下悸,心火恶水,心不安也。”“有气虚者,由阴阳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心悸脉代,气血内虚也,宜炙甘草汤补之。《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案患者劳累耗伤气血,加之脾胃功能减弱,则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头晕,面色淡白;汗为心之液,血不养心则汗液外泄。舌淡红,脉沉细是气血不足之证。但苔腻,考虑与当地湿热的气候特点有关,且湿热最易困脾。予以炙甘草汤加减益气养阴,补血复脉。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配伍炙甘草、红参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麦冬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加入茯苓健脾宁心,枳实破气消胀,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栀子、淡豆豉清心除烦。二诊时,心慌的持续时间减少,仍有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缓解,精神渐佳,腹部胀满消失,食欲尚可,夜梦减少,无烦躁出汗,面色淡红,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故拟原方减去枳实、栀子、淡豆豉。三诊时,面色红润,偶尔劳累后出现心慌,但心慌次数及程度均明显降低,胸闷气短减轻,无头晕乏力,食纳佳,夜休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病情好转。

冷水江市| 定西市| 错那县| 沙湾县| 浪卡子县| 顺义区| 朝阳市| 澜沧| 四会市|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