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女,56岁。发病节气:春分。
初诊日期:2018年4月2日。
主诉:多饮、多尿1年余。
现病史:缘于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小便泡沫多,每日饮水约2500~3000mL,伴视物模糊,胸脘痞闷,神疲乏力,动则气短,无头晕、头痛,无黑曚,无心悸、胸痛,无手足麻木,未予重视。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加重,遂到我院就诊,查血生化:葡萄糖22.7mmol/L;尿常规:尿葡萄糖(+++),尿酮体(++++),尿蛋白(+++)。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腻。刻下症见:精神疲倦,饮食欠佳,眠差,口中黏腻,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频,量多,色淡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舌边有齿痕,脉弦数。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中医诊断:消渴(中焦湿热 邪热伤津)。
治法:清热祛湿生津。
方药:消渴方加减。
黄连10g,天花粉15g,生地黄20g,茯苓15g,薏苡仁30g,泽泻10g,麦冬10g,知母10g,石膏20g,甘草10g。
1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嘱患者饮食清淡,控糖饮食,少食肥甘厚腻;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定期监测血糖。
二诊:2018年4月14日。
药后患者自述口干症状较前好转,口中黏腻感较前减轻,精神疲倦,仍有大便不爽,睡眠欠佳,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上方加大黄5g,山药15g,夜交藤15g,酸枣仁10g,续服10剂。
三诊:2018年4月28日。
药后患者精神尚可,口干、多饮、多尿等症较前明显减轻,大便通畅,睡眠较前改善,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守上方续服7剂,以观疗效。
按:本案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消渴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曰:“其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阴阳别论》亦曰“二阳结谓之消”,《幼幼集成》:“脾火动而消中,中消于脾,移热于胃,喜多食,食无足时,小便色黄,名曰中消。”由此可以推断,消渴病的发生与脾胃密切相关,而湿热致消已成为当前消渴病十分突出的病机特点。该患者长期过食肥甘厚腻,脾失健运而致湿热内生,灼伤津液,导致消渴,故口干、多饮、多尿。湿热之邪上蒸,故舌苔黄腻,舌质红,舌边有齿痕、脉弦数均为湿邪内盛之征象。故予消渴方加减。方中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加石膏、知母以助清热,加茯苓、薏苡仁、泽泻以祛湿,加生地黄、天花粉麦冬以养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二诊,失眠、大便不爽,对症以加大黄、山药、夜交藤、酸枣仁安神通便。三诊,诸症改善。纵观其治,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以安脏腑。
永和县| 玉山县| 金湖县| 武乡县| 奉节县| 漯河市| 贡山| 高淳县| 黄骅市|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