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林某某,男,77岁。
2022年4月6日初诊:
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多年,加重半年。
现病史:口腔上壁多发溃疡,中西医治疗偶有症状缓解,但反复发作。大便正常,怕冷怕热。
辅助检查:人民医院病理结果提示溃疡。
查体:舌淡红,苔白花剥腻;脉浮滑数。
西医诊断:口腔黏膜溃疡
中医诊断:口疮??证型:脾虚
方药:
升麻?????5克 ????葛根 ?5克 ?????独活? ? ?5克 ?????羌活 ???5克
北柴胡? ? ?5克 ????防风 ?5克 ?????炙甘草? ? 10克? ? ? ?党参 ??15克
炒白芍? ? ?10克? ? ?黄芪 ?15克
上方加水800ml,煎至400ml,温服,每天2次,共7剂。
?
2022年4月13日二诊:患者诉口腔溃疡明显好转。舌脉同前。
方药:上方加玄参25克。7剂,煎服法同前。
?
2022年4月22日三诊:患者诉口腔溃疡进一步好转。舌淡红,苔薄花剥腻,脉浮滑数。
方药:上方加重葛根用量至10克,玄参用量至30克,加知母10克。7剂。
?
2022年5月6日四诊:患者诉口腔溃疡无明显再发。舌脉同前。
方药:上方加生甘草10克,巩固疗效。7剂。
?
2022年5月13日五诊:患者诉无口腔溃疡。
?
?
临证体会:
中医病名口疮,首见于《内经》,有时泛指口腔肌膜的一切破溃,有时也以口腔肌膜出现类圆形溃疡且灼热疼痛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部位,具有周期性、复发性等特征的口腔黏膜疾病。
此案中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多年,受此困扰颇深,并完善病理检查提示良性溃疡,几经治疗偶有缓解却反复发作,使用清热解毒喷剂等后好转却愈演愈烈。
与前案《从湿温论治口疮一案》相较,舌脉象截然不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可一方通治一病。观此患者舌脉,舌淡红,苔白花剥腻,脉浮滑数。舌质偏淡,考虑属虚而非实证;舌苔乃胃气熏蒸而成,脾气亏虚、胃气阴不足而见苔花剥,白腻则提示有湿邪;脉浮滑数乃郁热并有湿之象。患者大便正常,考虑脾胃虚而郁火热,湿邪轻。辨证为脾虚,此病口腔溃疡之核心病机为“阴火”,乃脾胃气虚、气机郁闭而生热,方拟升阳散火汤加减。
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治疗内伤发热的名方,承袭了《内经》“火郁发之”理论。《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记载:“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是其治疗总则。在升阳补虚的基础上,加入清热、养阴之药。“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日: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升阳散火汤。”
升阳散火汤之组成:生甘草(二钱)、防风(二钱五分)、炙甘草(三钱)、升麻、葛根、独活、白芍、羌活、人参(各五钱)、柴胡(八钱)。
初诊以此方加减:方中用党参、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中焦脾胃,《医方集解》云:“柴胡以发少阳之火为君;升、葛以发阳明之火,羌、防以发太阳之火,独活以发少阴之火为臣;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风药引元气之上升,又“风能胜湿”,再以炒白芍酸甘敛阴,黄芪健脾补中升阳。并嘱患者禁食生冷,防更伤中焦脾胃。复诊时患者诉口腔溃疡明显好转,上方继加玄参、知母清热滋阴;加生甘草补脾益气并调和诸药。五诊时患者诉口腔溃疡已愈,无再发作。
此案口疮乃脾胃气虚,阴火内生郁热之证,治以益气健脾,滋阴清热之法。李东垣在治疗内伤杂病中对于脾胃的重视和补养、善用风药取其辛散升浮之功,对后世医家有非常大的借鉴学习意义。
金阳县| 威海市| 喀喇| 华安县| 大埔县| 望都县| 会理县| 明星| 大庆市| 洪江市|